小中专指的是通过三年中考的中学。大专是指高中毕业并通过高中入学考试的中学,学制两年。中专是中等专业学校,学制三年,被视为中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恢复后,初中毕业生可以报考中学,但学制比高中生长。当时大部分中专的学制是两年,有些专科也是两年。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许多专科学校实行两年学制,而许多中学实行三年学制。
在小中学,文化课不如高中毕业生,但专业课相对好一些,因为学制是在中学长大的,这是大学的漏洞,专业相对薄弱,但工作后待遇一样。去年那些接近中学(这里指参加高考的高中中学,即学院和中学,不包括初中生)的人坚持复读参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被重点本科录取。我是1979年的中专生,因为参加高考,中学学制是两年。
中专主要考察文化课,而注重理论知识的技校则倾向于实践,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我的同龄人,同年高考,也是中专。我的学制是五年,也不一样。因为1979年高中入学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由两年改为三年),1982年高考山东省没有应届高中毕业生,竞争完全变成了复读生之间的较量。虽然很少有人在四十多岁之前读中专,但一张文凭毕竟是中专,在人生的道路上知识仍有局限性。即使我们后来获得了高等文凭,但文化结构肯定不如1985年毕业的学生。
毕业作业,中学可能更偏向书本,写论文报告的技校更偏向实践,可能是一些实践项目的操作或设计。有人说40年前的中专堪比现在的98级。现在上985大学还是不容易。经过几十年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太多了。现在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还为时过早,但985毕业的学生仍然有更多的机会。在就业年龄方面,我们的优势太大了。我们上了五年小学,外加五年初中。中学毕业后,我们才19到20岁。即使我们四年毕业,我们也是21到22岁。
首先,中专和技校其实有点类似,但也有一些区别。记得1979年湖北大学的录取线理科285分,我以5分的成绩考上了中专。我们中专生1981年毕业,统一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当时全民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提倡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所以大家都处于人才匮乏的时期,分配到单位后成长的机会更多,肯定比85年毕业的人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