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大乘与小乘在修行方式、修行目的和佛陀观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看法。所谓“乘”,,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乘止观是大乘止观而小乘是小乘。佛陀于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说大乘佛法经典约三千部,小乘经典约二千部。佛陀于八十岁时,度缘已尽,即入涅盘。之后约一千年,于汉明帝时,佛经传入中国。
果位就是指修佛时能够达到的境界。在小乘中总共有四个果位,它们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在大乘有三个果位,即佛。正如前面几位师兄所言,乘,是载。因为自己修行得解脱,乘载到彼岸的人少;而帮助别人得到解脱,则如大船,乘载的人多。所以,大乘法与小乘法。佛法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经论和后世的解释书是看不完的,重要的经典也很多。
这里的乘本应念“sheng”,大乘是菩萨道,是度人的。乘字的寓意: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乘;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为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个人不喜欢小乘这个称呼,大小很容易让人起“分别心”总认为大的总要比小的好。我喜欢称呼他为南传,他的信徒也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边,云南、广西。大乘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
佛家“性空”的历史,就是一部史,明了空,基本上就明了的基本教义,从大乘的空性,到空宗和有宗之争,再上溯到空性的本质,也就是小乘的“无自性”。两者的流传地区不同。大乘主要流传于中国内地,以及日本、韩国、越南一带。小乘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提问者很有意思,你要想达到目的,那你只能穿越到几千年前的古印度,亲耳听佛陀讲话。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音读“希那衍那”)。不是迷信,是教你如何做人的教。逛逛成都文珠院,你会学到很多做人的知识和哲理。我个人是不反对信佛修佛的,因为这是人类历史的瑰宝。三藏十二部佛法浩瀚如海,“三藏十二部经”如何解释?三藏即经藏(梵语sutranta-pitaka)、律藏(梵语vinaya-pitaka)、论藏(梵语abhidharma-pit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