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哪个朝代写的?《三国志》你们主要谈了什么?舒威和兀术在《三国志》主要是根据这些历史书籍。《三国志》无法确定撰写日期,《三国志概论》《三国志》,65卷,其中《舒威》30卷,《舒舒》15卷,《兀术》20卷,主要记录三国在魏、蜀、吴斗争时期的历史,因此,《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其中《舒威》30卷,《舒舒》15卷,《兀术》20卷,共计65卷。它记录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60年的历史。陈寿是晋国大臣,晋承魏而得天下。因此,《三国志》尊魏为正统。在舒威,曹操写了一个传记,而舒舒和兀术只是传递,没有纪律。刘备被称为一代宗师,孙权被称为一代宗师。这是编纂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例子,也是《三国志》的特色。
只有陈寿《三国志》,文学素质一致,荀(徐)、张(华)比(司马)、班(班)好,这不是虚名。“也就是说,那些类似的史书,并不是偏激,依据不足,而是文笔疏疏,毫不相干。只有陈寿的作品做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达的统一。其中,《诸葛亮传》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自古以来,守住长安和洛阳就是正统。所以《三国志》尊曹魏为正统。在舒威,曹操写了一个传记,而舒舒和兀术只是传递,没有纪律。
《三国志》曹魏为正统,魏之烈居书之首,与曹操、曹丕、曹睿并称帝王。吴国和蜀国的君主即位时,都记着魏国的国号,以便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在东吴,只有孙权为主,孙良等人为第一名。这是因为晋朝是魏禅,晋代史家尊重这个朝代的正统性,所以必须以魏为正统。孙吴被晋国灭了,孙皓是晋国的诸侯,所以这样处理。刘备父子在自称为第一、二主,这与孙吴不同,多少反映了陈寿对故国的思念。
入晋后,历任文学家、学者、御史。280年,金灭,结束了割据局面。陈寿48岁开始写作《三国志》。在陈寿写《三国志》之前,就有一些关于魏、吴的历史著作,如(?266)魏书,于谦的《魏书》,赵薇的《吴书》。舒威和兀术在《三国志》主要是根据这些历史书籍。蜀国政权没有设立史家,也没有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纂蜀国历史。
这本书很独特。写在晋惠帝时,人们称赞作者是“好历史的好叙述者”。后世称《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在史学上有很高的地位。作家的叙述细致生动,选材考究,文笔简练。从各种传记中选出来的一些文章也很有文学价值。据相关记载,在《三国志》出版后,出现了夏侯湛自毁《晋书》的故事。它对后来的小说和戏剧,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