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可使食无肉无竹使人俗

前端开发学习 150 2023-08-01 15:19:56

于潜僧绿筠轩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苏东坡爱竹,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他一生以竹为友,看破浮云,隐逸自得,不趋炎附势,也不做无根的浮萍,淡泊名利,多不乱,少不忧,以君子之姿践行澹泊人生,活出了令人羡艳的姿态。

于潜僧绿筠轩

1、宋代苏轼《於 潜僧 绿筠轩》诗中一句,上句是“可使食无肉”。

宋代苏轼写的《余潜僧-1/》原诗中写道:无肉可以吃,无竹不能生。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有瘦有胖,外行无药可救。没有肉可以吃,没有竹子不能活。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可以瘦,也可以胖,但俗人是治不好的。还有人嘲笑这个好像自己又高又蠢。如果你还在大嚼这个,世界上还有扬州鹤。宋代苏轼的原诗余潜僧-1/写道:可以吃无肉,但不能不吃竹子。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于潜僧绿筠轩

2、於 潜僧 绿筠轩赏析

这首诗以“余潜僧-1/”为题,歌颂雅俗共赏,批判物质主义和庸俗。诗歌以议论为主,但很优雅。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之子王徽之,生性高雅,爱吃竹子。有一次,他住在空房子里,就马上种上了竹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没有正面解释。肖勇指着竹子说:“哪有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这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献给潜僧。因为典故中有这样一个超凡脱俗的形象,而诗词又用了“能”和“不能”的语气,一个超然物外的和尚形象立刻跃然纸上。

充满哲理和韵味,在对比中写出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的价值;吃起来不甜,充其量是“瘦”;没有松竹节的人,没有风雅,就会“俗”。这既是对潜僧凤姐的致敬,也是对缺乏凤姐的人的警示,然后用“人有瘦有胖,俗人无药可救”来表达这个意图,就更有穿透力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