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濟学

初中语文学习 123 2023-04-13 22:50:04

本书以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现实案例分析,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我国市场经济实践紧密结合,全面阐述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使读者能够学以致用。为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本书提供课件、教案、习题与案例参考答案、补充教学案例、模拟试卷等配套资料,本书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而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经济师考试的参考用书和经济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1、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在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工厂按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农村按国家计划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国家计划购销商品。所有品种、数量和价格由计划部门统一制定。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稳步发展,但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活力和发展速度。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1992年,经过十多年的开放尝试,中国市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方向改革。中国经济体制-2/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市场体系,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鼓励一些地区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城乡居民提供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2、 经济体制 改革时间

始于1978 改革。Plan 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19781984)。这一时期从理论上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使市场调节第一次在经济体制中获得了一席之地。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不仅肯定了市场调节作为计划调节的补充是必要的和有益的,而且将计划调节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并指出对许多产品和企业实行指导性计划是适宜的。

这一时期从理论上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使市场调节第一次在经济体制中获得了一席之地。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不仅肯定了市场调节作为计划调节的补充是必要的和有益的,而且将计划调节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并指出对许多产品和企业实行指导性计划是适宜的,这一提法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传统计划经济观念,但在理论上并没有完全确立商品经济的应有地位。

相关推荐